这是一个关于平凡人伟大义举的故事。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隗顺,是南宋临安城一名普通的狱卒。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,关于他的记载只有短短一句话:岳鄂王死,狱卒隗顺负其尸,逾城葬于九曲丛祠。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,用他的忠肝义胆,为历史留下了感人的一页。

公元1142年1月27日,正值除夕之夜,南宋都城临安却笼罩在黑暗之中。抗金名将岳飞在大理寺监狱含冤而死,年仅39岁。与他一同遇害的还有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。这场冤案是宋高宗赵构与权臣秦桧为讨好金国而精心策划的。金人曾明确表示:必杀岳飞,而后和可成!秦桧更直言不讳地说这是皇帝的意思。面对酷刑,岳飞始终不屈,只在供状上留下天日昭昭,天日昭昭八个大字,道尽千古奇冤。

岳飞死后,遗体被弃置狱中无人敢收。就在这危急时刻,狱卒隗顺挺身而出。他深知此举可能招来杀身之祸,但更不忍心看到英雄暴尸荒野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,他悄悄将岳飞遗体背出城外,安葬在九曲丛祠旁。细心的隗顺将岳飞与妻子定情的玉环系在腰间作为标记,又在坟前种下两棵桔树。

展开全文

朝廷发现岳飞遗体失踪后,曾掀起轩然大波,但最终不了了之。隗顺将这个秘密深藏心底,连最亲近的家人也未曾透露。岁月流逝,他的青丝渐白,腰背渐弯,却始终守护着这个秘密。每当夜深人静,岳飞在狱中坚毅的身影和那天日昭昭的呐喊,都会在他脑海中浮现。

1162年,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,悬赏寻找遗骨。这时,年迈的隗顺才将秘密告诉儿子。岳飞的遗骨最终得以迁葬西湖栖霞岭,供后人凭吊。而隗顺,这位无名的守墓人,却未能亲眼看到这一天。

在历史的长河中,隗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。他没有显赫的身份,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义。正是这个卑微的狱卒,让一代名将免于暴尸荒野的厄运,为历史保存了正义的火种。

如今,当我们漫步西湖畔,在岳飞墓前凭吊时,或许会想起那个在历史角落中坚守正义的普通人。他用无声的行动,给了英雄最后的尊严,也给了历史最有力的见证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