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ò ] 〔簸箕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。用竹篾、柳条、铁皮、塑料等制成。

[ bǒ ] 用簸(bò)箕上下颠动,扬去粮食中的糠秕、尘土等杂物。

簸蝩(bò chóng):蝗虫的别名。

簸扬糠粃(bǒ yáng kāng bǐ):见“簸之揚之,穅粃在前”。

簸粃(bò bǐ):亦作'簸之扬之﹐糠秕在前'。

簸籭(bò shāi):簸箕和筛子。都是用以除去谷中杂物的竹器。

簸运(bò yùn):犹运转﹐随顺。

簸萁(bò ji):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,三面有边沿,一面敞口,用来簸粮食等。也有用铁皮、塑料制成的,多用来清除垃圾;簸箕形的指纹。

簸弄(bǒ nòng):∶在手里摆弄∶挑动

簸荡(bǒ dàng):像摇篮一样剧烈摇动和波动船簸荡得很厉害

簸动(bǒ dòng):∶颠簸;上下摇动车子簸动得太厉害,坐着很不舒服∶敲打多见于早期白话簸动金锣

簸箩(bǒ luo):一种以竹或藤条编制的器具,用来盛物。

簸箕(bò ji):一种铲状器具,用以收运垃圾扬米去糠的器具簸箕形的指纹

簸之扬之,穅粃在前(bò zhī yáng zhī,kāng bǐ zài qián):谓扬米去糠,糠在米上。穅,同“糠”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王文度、范榮期俱爲簡文所要,范年大而位小,王年小而位大,將前,更相推在前,既移久,王遂在范後。王因謂曰:‘簸之揚之,穅粃在前。’范曰:‘洮之汰之,沙礫在後。’”本为调侃之词,谓位卑而居前列。后亦用为谦词,谓无才而居前。穅,亦写作“糠”。《<二刻拍案惊奇>原序》:“亦曰‘簸之揚之,糠粃在前’云爾。”亦省作“簸揚糠粃”。明张居正《答宗伯董浔阳书》:“兒曹徼時厚幸,並登仕版,而懋修又躐居文孫之首,簸揚糠粃,殊爲慙汗。”亦省作“簸粃”。用为出任地方官之谦词。宋林应炎《嘉定学重修大成殿记》:“以余嘗簸粃是邦也,合辭請志歲月。”

轩簸(xuān bò):掀动翻滚,摇动播弄。

飏簸(yáng bò):谓上下播动。

舂簸(chōng bò):舂谷簸糠。

飘簸(piāo bò):飘摇颠簸。

吹簸(chuī bò):谓上下簸动,扬弃杂质。

颠簸(diān bǒ):(动)(车、船等)一上一下剧烈地震荡:风浪越来越大,船也得越厉害|过着的生活。[反]平稳。

杴簸(xiān bò):用杴撒扬。

掀簸(xiān bò):颠簸;翻腾。谓此起彼落地喧闹。